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信息 > 行业知识 >

返回首页 >>

行业知识

印染情怀 舞动蓝霞

时间:2012年07月27日 【字号: 【推荐】 【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

  我国是桑蚕、织染技术发源地,在很长时间处于世界独有和领先地位,几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在衣服上绣绘、印染图案,秦汉时期已经使用夹缬(夹染)、扎缬(扎染)、蜡缬(蜡染)等手工印染方法。唐代丝织业遍布全国,印染手工技艺广泛使用,并传入日本和欧洲。宋代宫廷常以夹缬代替丝绣品和锦缎为宫中日常服饰,传统印染技艺在少数民族继续流传,而汉族地区开始广泛使用蓝印花布手工印染技艺用于生活。
  
  传统农耕社会中,纺纱织布是妇女必备的技能,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天才的智慧美化一家人的衣装和生活日用品,彩色的丝(或棉、麻)线可以用织布机织成花团锦簇的织锦,单色的白布在印染加工后成为色彩斑斓的印花布,各民族妇女们把族群的传说和信仰编织成绚丽多彩的图案装点原本辛劳平淡的生活,华饰的衣装也为自身的容颜驻添了光彩。
  
  蜡染是古老的印染工艺,至今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承,尤以贵州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的蜡染最具特色。苗族的蜡染盛装、床单、被面、背扇、祭祖的蜡染长幡中的纹饰和工艺都体现了祖先遗制的规约,是族群文化记忆传承的载体,正如《苗族古歌》唱道:“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汁水浇灌的地方。”
  
  流传久远的扎染手工艺同样在少数民族得到保留,白族扎染之乡大理周城全乡一半人从事扎染生产,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一染、二银、三皮匠”。传统的白族扎染用于包头、围裙、床单、被面等日常生活用品,多为蝴蝶花、小圆菊、梅花等纹样。巍山是彝族扎染主要产地,至今仍沿用古代的植物和矿物染料。湘西凤凰的苗族妇女喜用扎染的蝴蝶花头帕包头,把具有象征性的动植物组合成吉祥寓意图案装饰门帘和床单等生活用品。
  
  蓝印花布因材料和工艺简便易行,自发明之日即服务于民间生活,在中原和东南沿海等地的产棉区广泛流传至今。乡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纺纱织布,再把自织白色土布送到集镇染坊选择花样印染成各色的蓝印花布,由此制作的门帘、包袱皮、被褥面、头巾、衣服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必不可少的用品。
  
  随着1750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的纺织布印染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印染,化学染料挤占了天然染料的大众市场。现在,我国手工印染在生活中的使用功能日益被人们淡忘,而成为一种旅游文化商品,反倒是南通扎染和蓝印作坊时常为日本加工传统服饰所需材料,韩国从四川进口夏布到本国印染用于服饰家居,台湾把植物染作为生活美学和创意设计的灵感载体。
  
  整个20世纪,合成染料替代了天然染料,成为纺织品染色的主要染料。但是21世纪以来,环境的恶化问题频繁出现,人们开始回归慢生活、天然绿色的环境生态,在日本、韩国,植物染色的继承、保护、研究、推广工作一直延续,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植物染色的有机棉产品,国际上推崇手工制作、绿色时尚、慢生活使天然手工印染成为了现代时尚生活的新宠,台湾更是把手工印染推广到社区、乡间,让更多的人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让它成为了一种回归田园、闲暇时尚的教育和创意产品,重新焕发了新时代的活力。
  
  风掠过那片蓝草盛开的家园,带走儿时乡土的依恋,漫步华灯初上的街头,那抹蓝色的记忆蓦然飘至心间,带着母亲温暖的呵护,慢些、慢些、再慢些,你会听到那织机的歌声,看到空中手舞的蓝霞!
  
\

贵州传统苗族蜡染

\

手工印染布拼贴设计手包

\

现代手工印染包袋

\

现代手工印染家居用品
 
  责编:小茶

上一篇:剪纸漫谈之二:异彩纷呈的剪纸技艺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学术文章|访客留言|名家风采

版权所有copyright@ 北京手工艺术协会 2012-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2042226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鲜鱼口84—86号鸿庆楼2楼 联系方式:010-67342728;18501035841

邮箱:bcc619@sina.com 邮编:100051